
營養師不會告訴你的事-食物造成的重傷害,外食者必讀
本撰文者 jason 營養師:
高考營養師、中餐乙級廚師,同時擁有西餐,烘焙,麵食加工,調酒相關證照
本文餐點示範 張雅娟:
現任:台灣健康運動管理協會、營養組 副組長、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 領班廚師
經歷:墾丁悠活渡假村 領班廚師、台糖長榮(台南)酒店 廚師
前言
- 國人越來越胖的原因
-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
- 熱量分析,比較
- 如何改變,執行
- 結論
國人越來越胖的原因
台灣現在是亞洲四小龍的第一胖,要歸功食物實在是太好吃了,加上國人對於熱量平衡的觀念不足,不對的生活態度與活動量的減少,都是種種因素隨之而來的肥胖結果就是產生新陳代謝的疾病(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,癌症脂肪肝),加上病識感不足,得病後不知調整,改變,通常都等到悲劇發生時,才後悔,但是當你看完以下文章,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,讓Jason營養師帶領你走向健康的大道
現實與理想的差距
在還沒當營養師之前,我是個廚師,至始至就只有一個想法,料理是帶給人們幸福的,每天都專研在如何把料理變美味,當客人吃下我做的料理,露出幸福的表情,就是我們廚師最開心的一件事,但是我真的沒有想說健康是否,或者飲食帶來的危害,我只知道,有些料理,不油不好吃,不好吃客人不上門,所以只好繼續毒害各位的體重、體脂肪及身體的負擔了後來我當上營養師之後,專心在改善新陳代謝這一領域專研,發現了許多事,這是一般廚師或營養師沒辦法告訴你的,因為必須在這2個領域專研後,才有的領悟
你認為的健康一點都不健康,食物暗藏的邪惡力量:(舉例如下)
清蒸魚健康? | 如果清蒸完不淋油相對比較健康,但是餐廳的清蒸魚幾乎都會淋油,還有就是某些魚類的脂肪含量也是很高,吃過量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|
西餐料理隱藏的油脂,馬鈴薯泥 | 西餐料理中,其實油脂量滿多的
以馬鈴薯泥舉例,看似簡單,把馬鈴薯蒸完必須放入奶油及調味,增加滑順感及美味,但是,沒錯,又是油 |
標榜健康的麵包,也不適合多吃 | 許多人,為了健康,會去買堅果麵包,或五穀雜糧麵包,但別忘了,上面的堅果雖然健康,但也不適合多吃,因為也是油脂,而下面的麵包還是糖,蛋,油,麵粉的組合,不管台式,日式,歐式,都一樣,還是油 |
酥酥的東西好好吃,因為都是油 | 酥酥的,其實就是油油的
譬如牛角麵包,月餅,蛋黃酥,綠豆椪,餅乾,千層酥,當你實際去做過糕餅,你會發現,無油不歡 |
喝酒就是喝油 | 交際應酬,喝酒助興
但是酒精的熱量直逼油脂 而且長期使用,就是傷肝,而且酒精會破壞腸道黏膜,降低營養素的吸收 |
實際料理的油脂量 | 一份菜單的開設,是營養師
一份菜單的完成,是廚師 油脂量是一樣的嗎? 以下為大家分析 |
濃湯的油 餐點示範:張雅娟
煎蛋的油 餐點示範:Jason
(以上是廚師在製作料理時,真實的油量影片)
餐點示範:Jason
餐點名稱:蔥花煎蛋
熱量分析與比較
均衡飲食
定義: 本飲食是一種符合一般成年人營養需求的均衡飲食。
目的
提供健康個體所需的熱量及各種營養素,使其生理機能運作正常以維持生命。
適用症狀
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及沒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住院患者。
一般原則
1.每日應從六大類食物中均衡地攝取各類營養素以提供身體所需,並養成不偏食、不暴飲暴食的習慣。
2.熱量的攝取應視個人的體位(身高、體重)及活動量的實際狀況而定,以免因攝取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而造成肥胖症。每日並應配合適度的運動以維持身體的健康。
3.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宜佔總熱量的12%(容許範圍10~15%),依體重換算約為每公斤體重0.9~1 公克。
4.每日脂肪的攝取量宜佔總熱量的30%以下(容許範圍20~35%),限制飽和脂肪酸小於總熱量的10%,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超過總熱量的10%,其餘脂肪熱量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供應。
5.每日碳水化合物的建議攝取量宜佔總熱量的58%(容許範圍50~65%),並儘量減少攝取精製糖類(如:蔗糖、糖果、飲料等),每日攝取量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%為原則。
6.膳食纖維每日建議攝取盡量達到10 公克/1000 大卡,建議多攝取蔬果及未精製五穀根莖類食物。
7.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膽固醇的每日攝取量以不超過300 毫克為原則。 8.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,每日鈉的攝取量(包括食鹽、醬油、味精、鹽漬物
及加工食品中的鈉量)以不超過2400 毫克為原則。
以上的規範其實是很難做到的,如果你是外食,基本上就不太可能,尤其是油脂,鹽分,而三大營養素的分配也是很大的問題
以上菜單,符合均衡飲食的三大營養素分配比例
看似完美的菜單,其實現實生活中,在烹調時是很難辦到的,因為營養師菜單開完之後,煮的是廚師,所以在油脂量上面是很難要求的,外食更加困難,所以大家無形之中,每天都攝取超過建議攝取量的油脂,而造成肥胖。
如何改變與執行
建議如果是肥胖者或新陳代謝疾病者,油脂的攝取從最單純的食物中攝取就可以,勿再增加烹調用油,而外食選擇上以水煮餐為主較為適當,但是醣類來源建議以適量的澱粉及多樣化的新鮮蔬菜為主
以總量的管控為改善的根本
多喝水增加新陳代謝速度,也幫助增加飽足感,但有腎臟疾病者,如有需限水,還是要注意水分攝取,以免增加腎臟負擔
運動習慣養成,每週至少運動3次,每次盡量30分鐘,每次心跳數盡可能達到130下
(運動的時間,可採取累積加總,但是重點要會有一點喘的感覺)
營養品的計畫補充,有助於身體機能的調節,營養素的不足,往往會產生很多營養缺乏的疾病,如長期缺鈣,維生素D、K,得到骨質疏鬆的機會增加,長期缺鐵,容易貧血
結論:
很多人往往都會錯意,以往正常飲食營養就均衡,其實錯的是,一般民眾的正常飲食量之下,往往熱量都攝取過量,但營養素卻不見得足夠,而且大家得營養觀念稱差不齊,所以在生活中,很多錯誤的訊息都信以為真,而產生不好的結果,所以寫這一篇文章,是想讓大家知道,一切的根本就是從新認識食物,並選擇食物,才有健康的人生。